• 즐겨찾기
  • 시작페이지로 설정
  • 장바구니
  • 마이쇼핑
  • 주문/배송조회
  • 고객센터
(0)
페이스북 트위터 
44%
增广贤文 · 格言联壁 증광현문 · 격언연벽
판매가 16,000원  할인내역
할인내역

구분 할인
기본할인 6,900원
9,100
적립금 91원
배송 택배 70,000원 이상 구매 시 무료
상품정보
전자상거래 상품정보 제공 고시
도서명 增广贤文 · 格言联壁 증엄현문 · 격언련벽
저자, 출판사 (清)金缨等编;张齐明注, 长江文艺出版社 장강문예출판사
ISBN 9787535480415
출간일 2015-08-01
고객평가 0건  ★★★★★ 0/5
저자 (清)金缨等编;张齐明注
ISBN 9787535480415
출판사 长江文艺出版社 장강문예출판사
수량
총 상품금액 9,100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增广贤文》《格言联璧》两部作品。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整理编辑而成,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俗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但主旨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格言联璧》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为纬,涵盖了人生从读书修身到处世、理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学问、存养、处事、接物、齐家等十一篇,条分缕晰,情给理明。

《国学经典丛书》丛书简介
《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作者简介

注评者:张齐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2008年获得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先后在《历史研究》、《文史》、《宗教学研究》、《光明日报》、《国学学刊》、《周易文化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并著有《亦俗亦术:汉魏六朝风水信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世说新语>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合著),《玄学史话》(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等。

目  录

增广贤文?1
格言联璧?73
学问类?77
存养类?89
持躬类?100
摄生类?126
敦品类?131
处事类?137
接物类?143
齐家类?162
从政类?169
惠吉类?181
悖凶类?195

媒体评论

从民族文化教育的大局出发,从熟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小眼入手,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座宏壮的传统文化殿堂。——顾明远

熟读国学经典,是构建青少年智性和德性的好途径。——魏书生

让孩子们更近距离地感受古圣先哲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更有民族文化精神的底蕴。
——余映潮


体味中国古典文化,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用中国古典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德智品性,是我国国民教育的应然之举。——李镇西

开启深远博大的人生,从品读这套中国古典文化开始。——窦桂梅


在线试读

国学经典丛书增广贤文总序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 。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来说,缺乏的也许不是所谓的“革新力量”,而是“知旧”,也即对传统的了解。
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都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从先秦的《诗经》《易经》,晚周诸子,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骚体诗、汉乐府和辞赋,六朝骈文,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传统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中,流淌着多少滋养着我们精神的养分和元气!
《说文解字》上说“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广韵》上说“典”是一种法、一种规则。经与典交织运作,演绎中国文化的风貌,制约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秩序。中国文化的基调,总体上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当然也是指导人生的。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还是先民传唱的诗歌,屈原的忧患行吟,都洋溢着强烈的平民性格、人伦大爱、家国情怀、理想境界。尤其是四书五经,更是中国人的常经、常道。这些对当下中国人治国理政,建构健康人格,铸造民族精魂都具有重要意义。经典是当代人增长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
长江文艺出版社历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普及,近年来更在阐释传统经典、传承核心文化价值,建构文化认同的大纛下努力向中国古典文化的宝库掘进。他们欲推出《国学经典丛书》,殊为可喜。
怎么样推广这些传统文化经典呢?
古代经典和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趣味本来有一定差距,如果再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只会让现代读者望而生畏。当然,经典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味将它鸡汤化、庸俗化、功利化,也会让它变味。好的办法就是,既忠实于经典的原汁原味,又方便读者读懂经典,易于接受。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国学经典丛书》首先是以原典为主,尊重原典,呈现原典。同时又照顾现实需要,为现代读者阅读经典扫除障碍,对经典作必要的字词义的疏通。这些必要精到的疏通,给了现代读者一把打开经典大门的钥匙,开启了现代读者与古圣先贤神交的窗口。
放眼当下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诸多出版商打着传承古典文化的旗号,曲解经典,对现代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知传承经典起了误导作用。有鉴于此,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国学经典丛书》特别注重版本的选取。这套丛书30个品种当中,大多数择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是请相关领域的名家、专业人士重新梳理的。这些版本在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其普及性,希望读者能有一次轻松愉悦的古典之旅。
种种原因,这套丛书必然会有缺点和疏漏,祈望方家指正。


《增广贤文》导言

《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影响较为深远的一部蒙学经典,它与其他蒙学教材有显著的不同,它并不以发蒙识字为主要目的,而是注重“知人论世”能力的养成。或许正因为如此,《增广贤文》的读者群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蒙学教材,其社会影响更为深远。即使到了今天,其中的许多箴言隽语,我们也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日用而不知。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流传的久远与广布,在于其历久弥新的时代性。以此言之,《增广贤文》可谓是一部能够代表中国古代蒙学文化的优秀经典,也是一部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养料的宝贵典籍。
《增广贤文》的作者和具体的刊行时间已经无法确知,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提到《增广贤文》的材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以推知,《增广贤文》至少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成书。《增广贤文》在清代多次刊刻,并且不断增补修订,可以说该书是成于众人之手。尽管在不同版本的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内容大致稳定,目前我们常见的《增广贤文》通行本,大约4000字左右。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对《增广贤文》进行了重现修订,将原文重现按照平韵、上韵、去韵、入韵分类编排,对部分内容和语句进行了删改。修订后《增广贤文》(称为《重订增广贤文》)失去了通行本通俗易懂的特点,增加了学究味道。修订本,也许在内容上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儒家的礼仪道德,但也因此与一般民众保持了距离,流传并不广泛,民众中更为流行的还是我们常见的通行本。因此,我们这次整理评点《增广贤文》,选用的是《增广贤文》的通行本,而不是《重订增广贤文》。当然在整理、注释时,常常借助《重订增广贤文》来校正通行本的一些文字错误。
《增广贤文》是以韵文的形式汇集编排历代的贤言隽语、处世箴言,内容涵盖礼仪道德、典章制度、为人处世、读书修身、生命感悟等诸多方面。其中绝大大部内容分直接选自儒、释、道各家经典、史籍典故、诗文歌赋及戏曲小说,还有一些内容直接来自民间俚语,可谓通俗易懂、生动直观。 作者在开篇就直接交代了《增广贤文》的编写宗旨。在作者看来,先贤们的人生感悟是非常宝贵的精神养料,为了让更多的人汲取这些养料,将它们按照韵文的形式采集编排成书,以便人们诵读。诵读这些优秀的言论,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不犯或少犯错误。人是历史的产物,已为陈迹的历史从来没有远去过,它不仅塑造了过去,也在塑造着我们的当下。“以史为鉴”,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策略性需要,更是一种人类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今天重读经典,重读《增广贤文》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认识、理解我们自身的需要。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道德意识、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广贤文》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可能已经不适应我们这个时代了,这是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加以注意的。此外,《增广贤文》还描述了不少庸俗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这些丑陋的社会现象,当下仍然存在。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肯定其合理性,甚至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加以接受。对于这些消极、陈腐的内容,我们在阅读时应当以批判的态度加以分析和抵制。
本书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阅读对象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的基本要求,我们将《增广贤文》尽可能按照内容的相关性划分为长短不一的段落,对需要注释的文字给出了较为详尽的注释,并针对每一段落给出一个简单的点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本书在校点、注释中,借鉴和吸收了前贤今彦的成果,鉴于本书的体例,恕不一一注明。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①,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②,无古不成今。

【注释】
①诲:教导,告诫。谆谆:诚恳不倦的样子,语出《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意思是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却若无其事。
②鉴:本意是用来盛水的青铜大盆,后来亦指镜子,引申为观察、借鉴的意思。
【简评】
作者开篇就直接交代了《增广贤文》的编写宗旨。先贤们的人生感悟是非常宝贵的精神养料,为了让更多的人汲取这些养料,作者将它们按照韵文的形式采集编排成书,以便人们诵读。在作者看来,通过诵读这些优秀的言论,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不犯或少犯错误。人是历史的产物,已为陈迹的历史从来没有远去,它不仅塑造了过去,也在塑造着我们的当下。“以史为鉴”,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策略性需要,更是一种人类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己知彼①,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②。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注释】
①知己知彼:出自《孙子?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指在作战时,对敌我双方的态势要全面了解,才能战无不胜。在此处,是指与人相处,必须做到相互了解和体谅对方。
②会人:这里指能理解诗所表达的情感的人。
【简评】
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的处境。一个人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也需要了解别人的想法。了解自己不容易,了解别人更难,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心比心,也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近水识鱼性①,近山识鸟音②。

【注释】
①鱼性:鱼儿的生活习性。
②鸟音:鸟的鸣叫声。

【简评】
古人说话常常用“比兴”的方式。在说某一物时,通常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说他物,再引出自己想说的,这就是譬喻和起兴。在这里,作者借鱼性、鸟语阐释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人或其他事物的认识,必须要建立在深入了解和观察的基础之上。要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必须经常到水边去观察;要懂得鸟儿的鸣叫声,就必须经常到山林中去聆听。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简评】人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要区分君子和小人,就必须了解小人的心性。小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复无常,言而无信。这就象山中的溪水一样,落雨时就快速上涨,湍急而下,雨一停,水位就迅速下降,甚至断流。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一定不要像溪水那样涨落无常,要言而有信。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简评】
一件事情能否成功,常常要由“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中国古人将影响事情能否成功的诸多因素归结为“运”或者“命运”。中国古代有着非常发达的“命运”思想和观念,人们总是用命运来解释生活中的祸福穷达。一个人运气不在了,再珍贵的金子也会变成不值钱的一堆烂铁;一个人时来运转了,烂铁也会变成黄金。应该说,这里所讲的“运去”、“时来”,是古人不能掌握自己命运时的一种无奈的消极思想,其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事在人为,一个人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①。
【注释】
①一字值千金:语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与其客编写完《吕氏春秋》这本书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将书公布在咸阳市门之上,同时悬挂千镒黄金在上面,凡是能增减书中一个字的人,就将黄金赏给他。后常常用来形容一部书的价值极高或文章的精美。千金:秦人以一镒为一金。
【简评】
这里借用了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的典故,来说明我们在读书时要用心思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战国末期,商人吕不韦成了秦国的丞相,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他组织大批门客,编著了《吕氏春秋》这本书。书成之后,吕不韦下令将书稿公布在咸阳的市门上,同时悬挂千镒黄金,宣称凡是能增加、减去书中一个字的,就将黄金赏赐给他。每一本优秀的书,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我们在阅读时要发扬“一字千金”的精神,认真思考每一个细微之处,才能汲取书中的智慧,从而从阅读中取得进步。




逢人且说三分话①,未可全抛一片心。

【注释】
①且:仅,只。
【简评】
《增广贤文》中有许多关于如何与人交往的告诫。比如这一则中,强调的是人心叵测,与人交往时要慎言慎行。与他人交谈,要话说三分,点到为止,留有余地,不要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必须指出的是,强调与人交往要谨慎,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谨慎并不是不以诚待人,“未可全抛一片心”并不是一种正确的与人交往方式,我们在阅读与实际处事时要加以辨别。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简评】十分想做一件事时,投入大量的精力却不一定能够成功;而对一件事没有过多执念的时候,有时却能不经意地达到目的。这告诉我们,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其自然,不必强求。保持超脱、超越的生活态度,才能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平静与快乐。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简评】认识一个人的表面很容易,但是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是很难的,所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有选择、有辨别性地交友。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简评】
孔子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违背仁义道德而获得的钱财和社会地位,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中国人向来有重仁义、轻富贵的传统。这里用更通俗的语言,说明了同样的道理,那就是钱财如粪土,而一个人的美好道德却价值千金!尽管时代不同了,道德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人们轻富贵、重道德的价值选择却不应该改变。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①。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注释】
①白云出岫本无心: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意思是白云从山洞中自然而然地飘出,鸟儿倦了就回巢。岫:山洞。
【简评】
深入了解和认识一个人是非常难的,常常需要经历过许多事情才能做到。正如此则中所说的,“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也是如此,滩头湍急而下的流水并非刻意为之,山洞中飘荡的白云也是无心之举,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如果不是登高而望,就不会相信滔滔东流之水都会汇入深深的大海。由此可见,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并不一定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的言行并不一定代表他的内心真实想法,常常需要相处很久,同甘苦,共患难,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




两人一般心①,无钱堪买金②,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注释】
① 一般:相同,同样。
②堪:可以、能够。

【简评】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古人以此来说明团结的重要性。这里用买金和买针两相对比,更加通俗直观,同样说明团结一心的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①。
【注释】
①久住:长期相处,长久生活在一起。
【简评】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人们初次相见时往往相处融洽,但是天天呆在一起,日子久了反而会产生各种矛盾。这一则就是这种生活经验的总结。当然,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只要真诚相待,处理好各种矛盾,即使天天在一起,也能和睦相处,友谊长久!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简评】
瘦弱的马,跑起来就没有力气。人处于穷困潦倒时,就很难展现风流倜傥的一面。外在的条件无疑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外在条件固然重要,却并不能决定一切。瘦弱的马也可以变得强壮,穷困潦倒的人,照样可以风采卓异,“真名士自风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人的才华和品质更多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饶人不是痴汉①,痴汉不会饶人。

【注释】
①饶:宽恕,原谅。痴汉:痴笨、偏执的人。

【简评】
“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为善,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与人相处,要以宽恕之心待人,要原谅和忘记别人的过错,不要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什么是宽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就不要强加给别人。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不偏执的人,那么就从“饶人”开始行动吧!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简评】
人们之间的亲疏远近,并不完全依靠血缘关系。相亲相爱,不是亲人可以胜似亲人。反过来,如果不能和睦相处、相互关爱,即使亲人也可能形同路人。这个世界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美好情感,让我们流连难忘,历久弥新,乡情就是其中之一。美不美,家乡的水,亲不亲,故乡的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①,岂可教人枉度春②。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③。红粉佳人休使老④,风流浪子莫教贫。
【注释】
①莺花:啼鸣的黄莺和盛开的鲜花,这里借指春天里美好的景色。犹:尚且,还。
② 岂:怎么。教:使,令,让。枉度:虚度。
③洞口桃花也笑人: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有“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煞人。”“洞口桃花也笑人”当是化用了“武陵桃花笑煞人”一句。另徐铉《题紫阳观》有“洞口桃花落复开”。意思是,知己相逢不能痛饮尽欢,连寂寞隐逸的洞口桃花也会笑话你。
④休:不、不要。
【简评】
许多美好时刻常常转瞬即逝。黄莺啼鸣,鲜花盛开,多么美好的春色!然而时序更替,青春易老,所以我们要抓住人生的每一个机会,珍惜美好的景色。值得我们珍惜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有那把盏的知己,红粉的佳人,不羁的浪子,体现了作者“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及时行乐思想倾向,但也启迪我们要珍惜青春时光,莫要虚度人生,无疑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黄金无假①,阿魏无真②。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注释】
①黄金:一说“黄金”乃“黄芩”,也是一种中药,比较常见。上下文看很合理,但缺乏版本上的证据。
②阿魏: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入药,产于西域(今天中亚、阿富汗及我国新疆一带),由于比较珍贵,很少见到真品,所以说“阿魏无真”。
【简评】
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洒扫庭院,应对宾客,礼尚往来,是子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广贤文》中有许多这种教人待客之道的内容,该怎样善待宾客呢?作者说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待客之道,自己外出时就不会得到别人热情的接待,这是一种换位思考。他还用“黄金无假,阿魏无真”来强调待客必须真诚。当然,在与人交往中,也难免会出现趋炎附势之徒,有时会有身居闹市却无人问津的尴尬,也会有远离尘世却门庭若市的烦扰,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不必为此伤怀,毕竟亲戚朋友是我们人生中值得珍惜的财富。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简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议论他人,也同样会成为他人议论的话题。然而这种议论常常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大多不必当真,更不必为此伤怀。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正确选择,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评论左右。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简评】
本则讽刺了趋炎附势的心态,很多人以金钱财富为价值判断标准,惟有钱人马首是瞻。作者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准确细微地刻画了这种丑态,我们在阅读时要读出作者的讽刺和批判精神。
……


《格言联壁》导言


《格言联壁》是清人金缨编著的一本格言汇编。金缨,又名金兰生,浙江山阴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道光、咸丰年间。《格言联壁》一书首次刊行于咸丰元年(1851),据该书自序,道光二十六年(1846)作者编著的《几希录续刻》刊行,他遍览群书,凡遇“警世名言,辄手录之。积久成帙,编为十类,题曰《觉觉录》。”但《觉觉录》卷帙繁多,无资金刊刻,于是将其中的名言警句选编成书,名以《格言联壁》,于咸丰元年刊行。该书刊刻后,广为传播,风靡大江南北,甚至远布朝鲜、日本。同治十一年(1872),周学熙将之编入《古训萃编》再次刊行,20世纪三十年代,近代著名出版家潮阳郭辅庭先生重新整理出版,著名学者孟森为之作序。郭氏刊行的《格言联璧》,版本较为精当,流传较广,我们这个评注本就是以此本为依据整理注释的。
《格言联壁》一书亦作《觉觉录》,更准确地说《格言联璧》是《觉觉录》的缩编本。不论是名“觉觉”,还是称“格言”,都准确地传递出了编者的意图:那就是希望它能“自觉”“觉人”,以箴言警句警醒众生,以圣贤智慧济世利人。所谓“格言”,是指那些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名言隽语,常常是一定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或者社会主流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无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人类社会的基本核心价值又具有延续性、一贯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许多格言往往又历久而弥新,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因此,《格言联壁》虽然刊行于19世纪,但是其中的大部分观念仍然值得我们加以吸收和借鉴,这也是今天整理出版该书的重要原因。
《格言联壁》一书自刊行之后,广为流布,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几乎家置一编,人人诵习”。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书在语言形式上做到了简练、通俗,将谆谆教诲、世道人情、修身箴言,以雅俗共赏、简练精当的文字表述出来,可谓字字珠玑,句句中肯,发人深省。近代著名佛学家弘一大师(李叔同)曾说“余自儿时,即读此书,皈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亲切而有味。”著名学者孟森亦褒其“有功于世道人心者甚大”。凡此种种,足以说明《格言联壁》一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不难发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往往并不是建立在严密的理论论证上,也不是精英思想家登高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而常常是通过雅俗共享的方式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格言联壁》也许在思想体系上略显驳杂,内容上多有重复,但就其对于社会影响而言,则可能远远超过许多典籍。孟森先生在《格言联璧》序中,即说“六经、四子,即圣人述作之格言。后世非专门学子,未能专意治经,则有赖历代先哲较为浅近之格言,足以随事醒世。”这一点,对于今天我们推广核心价值观,也不无启发。
《格言联壁》共分为十类,分别是学问、存养、持躬、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言、悖凶。社会上通行本多作十一类,是将“持躬类”所附的“摄生类”单独列出成编,也有将“摄生”改为“养生”,其意一也。从《格言联壁》的条目分类,可以看出作者总体上是依据中国古代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脉络来组织内容的。该书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当无疑问。但其中也杂有道、佛教等思想,这正是中国传统思想儒、释、道合流的一种体现。身处今天,我们无需也不可能完全接受书中的一些思想观念,特别是有违于我们时代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需要我们加以辨析扬弃,这也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立场。
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帮助读者阅读、理解文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原文、基本注释、类目简评。为了阅读方便,我们将《格言联璧》尽可能按照原书的内容结构划分段落,在需要出注的内容下给出简明扼要注释。简评则主要围绕着类目内容,或交代其基本内涵,或指出其思想价值,或分析其思想局限。
本书在校点、注释中,借鉴和吸收了前贤今彦的成果,鉴于本书的体例,无法一一注明,特此致歉。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不当之处,尚祈读者指正。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①,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②,还是读书。
【注释】①世家: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仲子,齐之世家也。”指王侯分封建国,子孙世代承袭,后泛指世代贵显或以某种职业世代相承的家族。
②品:这里是等级、品级的意思,并非指人的品格。此句即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意。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①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②
【注释】①究竟:毕竟,终究。
②报:回报。不期:不期望,不期待。


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①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②
【注释】①擅:擅长。艺:古有六艺之说,一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能;一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从上下文看,此“一艺”指六经一种。
②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名教:名即名分,教即教化,是指通过确定人的身份、人伦义务来教化天下,以维护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①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②
【注释】①文学:古代的文学既包括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文学,还包括学术思想,是学术与文学的总称。
②济:助长、成就。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①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注释】①阵:军阵,古代军队的战斗队形。


飘风①不可以调宫商②,巧妇不可以主中馈③,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注释】①飘风:旋风、暴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飘风,回风也。”
②宫商:本意指五音中的宫音或商音,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或五音,这里泛指音律。古人“候气定律”,天地之气合以生风,风气正则音律定。飘风,回旋不定,所以不能定音律。
③中馈:语出《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古代把女性在家庭中从事膳食洒扫之类的家务活动称为“主中馈”。


经济①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②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注释】①经济:经国济世,指治国的才干。
②心性: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范畴。关于心性关系有许多不同的主张,如孟子的“尽心知性”,禅宗的“明心见性”。心性也是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理学也称为“心性”之学。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①。何谓大人②?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③。何以远到?曰近思。
【注释】①庸行:平常的、日常的行为。
②大人: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③下学:指学习人情世故的基本道理。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①,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雨后明月清风,用来比喻人胸襟开阔,人品淡雅。语出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①,以学问为菑畬②,以文章为花萼③,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④,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⑤,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⑥,以作善降祥为受用⑦,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注释】①桢干:古代筑墙时筑墙时,以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立在夹板两端的叫“桢”,立在夹板两边的叫“干”,常用来比喻起决定作用的事物。《汉书?匡衡传》:“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
②菑畬(zī yú):本意指田地。菑,新开垦的田地,畬:耕种满三年以上的田地。田地为民生之本,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本。韩愈《符读书城南》:“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③花萼:萼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花的最外层,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冠。
④膏梁:肥美的食物,这里用来说明讲求义理的重要。
⑤居积:囤积、聚积财物。王充《论衡?知实》:“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
⑥修持:本佛教用语,指修行佛法、持守戒律。这里用来指修心养性,坚守儒家忠信笃敬之道。
⑦作善降祥:指人行善可以获得上天的各种福佑。语出《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


凛闲居以体独①,卜动念以知几②,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③,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注释】①凛:严肃、敬畏。闲居:安闲居家的时候。这句话就是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慎独”要求人们在闲居的时候,也能自觉遵守伦理规范,不做任何有违儒家道德信念的事情。
②卜:预料。动念:心有所动的一时念头。几:事物的端倪。全句仍然是强调一个人应该时刻警惕,在心有所动时要坚守信念,预估一时的念头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保持一分警醒。
③敦:躬行。大伦: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凝:凝聚,养成。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①,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②,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注释】①腔子:胸腹,指人的躯体。
②素位:指一个人现在所处的地位。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①,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注释】①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包含古往今来、上下四方。语出《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①,学圣贤克己工夫②。下手处是自强不息③,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注释】①气象:境界和景象。
②克己:克制约束自我。
③自强不息: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①;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②。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③;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注释】①躬行:亲体力行,亲自去做。
②克终:坚持到最后。语出《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③王道:圣王治国之道,仁义治天下,是儒家理想的政治模式。

口里伊周①,心中盗跖②,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③。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注释】①伊周:指商代的伊尹与和周代的周公旦,二人均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之人。
②盗跖:相传是春秋时期无恶不作的著名大盗,后来成为恶人、恶行的象征。
③挂榜圣贤:意思是表面上尊奉圣贤之道,实际上无恶不作。

无根本底气节①,如酒汉殴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②,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注释】①底:通“的”。
②疱人:古代对厨师的称呼。炀灶:灶台前面烧火。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①,不然,耳边口头也;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②,不然,臆说杜撰也。
【注释】①沉潜:集中精神,潜心专注。
②博洽:学识广博。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①,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②;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③,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注释】①惟精: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②淆:混淆。
③惟一:见“惟精”解释。


接人要和中有介①,处事要精中有果②,认理要正中有通③。
【注释】①介:耿直,有骨气。
②果:果断,果决。
③通:通达。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①,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②。
【注释】①病:担心,忧虑。
②讳:回避、忌讳,掩饰不表明。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①。
【注释】①五经:指《诗经》《尚书》《礼》《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①。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②。
【注释】①谬:违背,背离。
②章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剖章析句。此处指不能通达大义,只拘泥于辨析章句。

读经传则根底厚①,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②。
【注释】①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以解释经典。
②嗜欲:嗜好和欲望。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注释】①六经:儒家《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典的合称,《乐》早已佚失。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①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注释】①取:通“趋”,指冒进,急躁前行。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①。
【注释】①索:孤独,孤单。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①,穷山距海②,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注释】①届:到达。
②穷山:指深山。距海:距离遥远的海。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①,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②,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注释】①沃:浇。
②胶柱鼓瑟:柱:调弦用的短木。意思是如果用胶把柱粘住,柱不能移动,就就无法调弦弹奏了。常用来比喻固执、拘泥而不知变通。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①,渐乃克底有成。
【注释】①渐:循序渐进,逐渐浸染。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①,问何时报答君亲。


戒浩饮②,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注释】①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②浩饮:酗酒。

【简评】:
以“学问”为《格言联壁》十一类之首,并非作者随意的行为,而是一种特意的安排。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社会影响最为深远,长期主导着社会主流观念。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儒家为社会建立起了一套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核心价值观。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递进关系,它以修身为起点,以平天下为最高理想,而所谓的“修身”就是一种“学问”之道。古人心目中的“学问”,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进而实现或达到“修身”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格言联壁》开篇就提出了“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在作者看来,读书学习是最高尚的行为。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成就个人的功名,而在于追求“人高品雅”的道德境界,此即“士虽有学,而行为本”。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于“行”也有不同的理解和主张,儒家思想所强调的“行”,主要表现为忠孝仁恕的人伦关系。一个人必须履行君臣、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应尽义务,才能成为“名教中人”。本篇中有不少格言都是强调这种人伦关系的,我们在阅读中应报以温情的敬意,同时也必须明白其时代的局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篇中所选取的格言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读书活动,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又同时强调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读书要做到心灵明澈、意念沉潜、志气奋发、躬行体认,这些宝贵的读书、问学经验同样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汲取。


印度现代建筑 인도의 현대 건축
22,800원
老谋子司马懿 노모자 사마의
19,800원
曹操多阳谋 조조다양모
16,500원
中国绘画常识 중국회화상식
19,200원


회원님의 소중한 개인정보 보호를 위해 비밀번호를 주기적으로 변경하시는 것이 좋습니다.
현재 비밀번호
신규 비밀번호
신규 비밀번호 확인
6~20자, 영문 대소문자 또는 숫자 특수문자 중 2가지 이상 조합